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7 01:21:25
瀚星通航飛行員趙冰(化名)2014年4月通過培訓后取得固定翼商用執(zhí)照,就幾乎沒有駕駛過飛機上天,僅有的三個半小時飛行時間,還是瀚星通航安排的改裝訓練。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肖樂
資料圖(圖片來自吉林瀚星集團官網)
最近,國內首家私人飛機“4S店”——珠海瀚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星通航)麻煩纏身。9月,其飛機、汽車、機庫等資產以較低的價格出現在了淘寶網司法拍賣平臺上,被傳破產。近日,又有媒體曝出了瀚星通航飛行員辭職糾紛。
瀚星通航飛行員趙冰(化名)2014年4月通過培訓后取得固定翼商用執(zhí)照,就幾乎沒有駕駛過飛機上天,僅有的三個半小時飛行時間,還是瀚星通航安排的改裝訓練。因薪資待遇問題和公司產生了爭議,拿到執(zhí)照的趙冰并沒有就此開始“光鮮”的飛行員職業(yè)生活,而是走上了漫長的離職維權路。
由于職業(yè)的特殊性,飛行員的離職和跳槽往往比其他行業(yè)難得多。但不同于發(fā)展已經較為穩(wěn)定的民航,通航飛行員面臨的是更為混亂和尷尬的行業(yè)發(fā)展現狀。
入職僅飛過3.5小時
趙冰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有飛行了,他在瀚星通航的飛行時間總共只有三個半小時,是瀚星通航安排的改裝訓練。
2012年8月,趙冰進入瀚星通航,與公司簽訂了20年的勞動合同,2013年7月進入某航校培訓,2014年4月拿到固定翼商用執(zhí)照。不過,拿到執(zhí)照后的趙冰并沒有開始正常飛行,反而因為薪資問題與瀚星通航產生了爭議,于2014年8月離開了公司。
瀚星通航給趙冰開出的工資是8000元底薪加200元/小時的飛行小時補助,“瀚星的飛行補助從來沒有兌現過。”趙冰告訴記者,他認為這一工資標準遠低于行業(yè)內20萬元至30萬元的薪酬水平。
據了解,飛行員的工資收入由基本工資和飛行小時費構成,而根據作業(yè)類型的不同,小時費在幾百到千元不等。深圳一家通航企業(yè)的飛行員告訴記者,飛行員的收入主要來自小時費,要是不飛工資就很少,“但是也看公司給的保障,一般飛得少的會給一些補償小時費,比如一個月幾十小時的保障費用。”
離開瀚星通航后,趙冰向珠海市金灣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了仲裁申請,要求公司退還用于取得執(zhí)照的10萬元保證金,發(fā)放工作期間拖欠的工資,并開具轉會證明。而瀚星通航則提出,由于趙冰違反了勞動合同約定,要求其賠償三倍的培訓費用144萬元以及培訓期間的各項費用3萬多元。
瀚星通航人事部余佳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為趙冰取得執(zhí)照交給航校的培訓費用為48萬元,趙冰一畢業(yè)就向公司要求那么高的工資是不符合行業(yè)標準的。
另一名熟悉瀚星通航的飛行員告訴記者,公司培養(yǎng)一名職業(yè)飛行員需要50萬元以上的資金投入,如果這50萬元都是由公司承擔,那么簽訂的應該是終身制的合同,“公司花錢培養(yǎng)了員工,不可能員工不出一分錢就(離職)走了。”
不過,因違約金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實際培訓費用,珠海勞動仲裁委沒有支持公司的巨額索賠要求,扣除已支付的10萬元保證金以及工資,最終裁決趙冰支付企業(yè)違約金36萬余元。“如果找到新的工作,我會賠償違約金。”趙冰說道,他在第二次仲裁申請中提出要求裁定其與瀚星通航解除勞動關系,歸還扣押的飛行執(zhí)照,并協(xié)助其進行相關檔案的轉移。
余佳悅向記者表示,公司已經為趙冰開具過離職證明,證明上寫的是違約金還未支付,但勞動關系已經解除,“他(趙冰)現在希望在沒有支付違約金的情況下,讓我們給他開具無經濟糾紛證明,這個我們是不可能接受的。”而對于被扣押的飛行執(zhí)照,余佳悅表示,已經向民航局提交了飛行執(zhí)照,“民航局有規(guī)定,通過勞動仲裁這種方式解除勞動關系的飛行員,必須把執(zhí)照和飛行記錄交給民航局保管,直到飛行員找到新公司。”
據悉,現在趙冰已經向法院提起訴訟,正在等待一審判決。
通航飛行員飛不起來
今年9月,瀚星通航的飛機、汽車、機庫等資產以低價格出現在了淘寶網司法拍賣平臺上,公司被傳破產,其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回應稱,公司并未停止營業(yè),更談不上破產,由于公司原股東經營理念不同,有2名股東決定退出,公司正在重組。待重組完畢,到明年就可以正常運營了。
公開資料顯示,瀚星通航成立于2012年,是中國民航局批準的甲類通用航空企業(yè),是國內首家私人飛機固定基地運營商,下設飛機及直升機銷售中心、飛機維修和維護中心以及飛行運營中心、飛行俱樂部等,其母公司為吉林瀚星集團。
余佳悅告訴記者,瀚星通航目前的主要業(yè)務是航空器代管,也有一些個人娛樂體驗飛行的業(yè)務,“現在飛行小時數不多,公司沒有盈利,但是不保證以后飛行小時數就不會增加。”
據了解,民航局對工農林業(yè)作業(yè)、飛行培訓和緊急救援提供作業(yè)補貼,一些作業(yè)量比較大的企業(yè)通過補貼也能夠實現盈利。
在民航局2015年通用航空專項資金預算方案中,瀚星通航得到的補貼總額為12萬元,為執(zhí)照補貼,并無作業(yè)補貼。
在主基地珠海之外,瀚星通航與多地簽署了合作框架協(xié)議。資料顯示,2013年,瀚星通航分別與安陽市湯陰縣、蕪湖市無為縣簽署了通用航空產業(yè)發(fā)展的框架協(xié)議。此外,瀚星集團計劃10年內在國內建設40個FBO(固定運營基地)和10個通用機場。
通航市場前景可期
趙冰的遭遇也從側面反映了通航飛行員培養(yǎng)投入大,流失也大的尷尬。
“拿到執(zhí)照之后,作為新手飛行員,還不具備通航作業(yè)的資質,需要一定的飛行小時數積累。”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通用航空室許東松博士告訴記者,不同的通航企業(yè)對于訓練量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像中信海直、南航珠直這種大型企業(yè)對于機長的要求就比較高,因為每年飛行量很多,它有這個條件讓飛行員進行更多的訓練,再晉升為副機長、機長。”
但有些通航企業(yè)每年的作業(yè)量完全不足以滿足飛行員訓練升級的要求,因此很多在通航企業(yè)擁有商用執(zhí)照,經過一定訓練的飛行員都想要跳槽到更加穩(wěn)定的運輸航空公司,以在飛行時間和收入上得到保障。
在飛行員的培養(yǎng)機制上,許東松告訴記者,每年國內航校飛行員的培養(yǎng)能力大約在2000多人,但這之中大部分都流向了運輸航空。
從通航市場層面來看,近年來,資本對于通航產業(yè)的投資熱情與日俱增,通航企業(yè)的數量也在快速增加。據了解,2014年運營中的通航企業(yè)有239家,比2013年增加了50家,批準籌建的有188家,較上年增加了15家。
據許東松透露,通航企業(yè)的籌建時間將從過去的2年延長為3年,“過去要求獲批籌建的通航企業(yè)在2年內拿到運營許可,去年啟動了修訂,將時間放寬到3年,雖然最終文件還沒有下來,但應該快了。”
“通航企業(yè)的籌建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如果兩年內拿不到運營許可,前期投入就白做了,做這個修訂也是出于促進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考慮。”許東松表示。
按照規(guī)定,籌建的企業(yè)至少要有2架航空器,每架航空器至少配備1名飛行員,有人預測,到2024年我國通航航空器數量將達到一萬架以上。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人們身邊將涌現越來越多開“小飛機”的飛行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