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10 08:08:06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高涵
|2024年9月10日 星期二|
NO.1 蘋果史上首臺AI手機誕生
在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舉行的新品發(fā)布會上,蘋果發(fā)布新款iPhone 16系列。作為首款專為Apple Intelligence(蘋果智能)AI系統(tǒng)設計的機型,iPhone 16將搭載全新的A18芯片。在iPhone 16系列中,蘋果智能就是個人化AI系統(tǒng)的核心。iPhone 16和iPhone 16 Plus起售價分別為799美元和899美元。
點評:蘋果公司通過iPhone 16系列的發(fā)布,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智能手機市場的領導地位,同時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雄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
NO.2 松下完成4680電池量產準備
日本松下控股旗下的能源部門周一表示,其已經完成了大規(guī)模生產大容量電動汽車電池的準備工作,正尋求開始向汽車制造商供應這種電池。改造后的松下能源工廠將成為生產4680電池的主要工廠。松下表示,4680電池的容量是其2170圓柱電池的五倍。松下表示,公司已經將4680電池的樣品寄給了一些合作客戶,并打算在獲得客戶的批準后開始生產。
點評:松下為電動汽車行業(yè)帶來革命性進展,4680電池的量產預示著更高效、更環(huán)保的能源解決方案。
NO.3 5納米分辨率熒光顯微鏡面世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德國哥廷根大學、哥廷根醫(yī)學中心和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成功開發(fā)出一款分辨率達到5納米的熒光顯微鏡。這款高分辨率顯微鏡有望揭示細胞內部極為細微的結構,促進生物醫(yī)學等領域的發(fā)展。相關論文發(fā)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雜志。
點評:5納米分辨率熒光顯微鏡的問世,為生物醫(yī)學研究打開了微觀世界的大門,有望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上取得突破。
NO.4 可移植人類血液干細胞在實驗室制成
據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術》雜志報道,澳大利亞默多克兒童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在實驗室中制造出與人體組織極為相似的造血干細胞。這一成果或為白血病和骨髓衰竭患者帶來個性化治療方案。研究還發(fā)現,實驗室培養(yǎng)的干細胞可在成功移植到小鼠之前進行冷凍保存,模擬了供體血液干細胞在移植給患者之前的保存過程。
點評:實驗室制造人類血液干細胞的成功,為血液疾病治療提供了新希望,個性化醫(yī)療的未來更加光明。
NO.5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開發(fā)新型肌肉驅動機器人腿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與Max Planck研究團隊開發(fā)出新型肌肉驅動機器人腿,采用電液驅動技術(HASELs),比傳統(tǒng)電動馬達更加節(jié)能,并能適應復雜地形。該技術無需復雜傳感器,具備高效適應能力,有望推動未來救援機器人和軟體機器人發(fā)展。
點評: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這項創(chuàng)新展示了肌肉驅動機器人技術在節(jié)能和適應性方面的巨大潛力,為未來機器人在復雜環(huán)境中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