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5 23:34:30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趙云
近期,港股市場連續(xù)上攻,內地投資者也持續(xù)增持港股。
據東方財富數據,4月25日,南向資金凈買入18.80億港元,這已是南向資金連續(xù)19個交易日錄得凈買入,年內累計凈買入金額增至2063億港元。甚至有數據顯示,4月份內地投資者在港股日均成交額中的占比達到三分之一。
中新社記者陳永諾攝
4月25日,港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截至收盤,恒生指數漲0.48%,報17284.54點,恒生科技指數跌0.54%,國企指數漲0.33%??凭W股走勢分化,聯(lián)想、嗶哩嗶哩漲近2%,美團跌近2%,騰訊、網易跌超1%;內房股全天強勢,新城發(fā)展、雅居樂集團漲超9%;海運股齊漲,海豐國際漲超4%;煤炭股表現(xiàn)活躍,南戈壁漲超12%;汽車股走勢分化,長城汽車漲超5%,理想跌超3%;新東方大跌逾12%領跌教育股,SaaS、手游、重型機械等板塊跌幅靠前。
其背后有哪些利好支撐?來看看私募機構怎么說。
多重利好支撐行情走好
記者注意到,港股市場的表現(xiàn)與內地投資者不斷加碼增持分不開。
最新披露的基金2024年一季報顯示,港股也得到多位明星基金經理加倉。如易方達基金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在一季度增持了騰訊控股的股份,相比上期增持了11.97%。另外,易方達亞洲精選還增持了阿里巴巴-SW的股份,相比上期增持了12.73%;張坤管理的易方達優(yōu)質精選基金增持了阿里巴巴-SW的股份,相比上期增持了18.12%,該基金還增持了華住集團-S的股份,相比上期增持了26.47%。
對此,排排網財富合伙人團隊負責人孫恩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監(jiān)會的五大合作政策出來后,增強了港股的市場吸引力。當前港股整體估值處于低位,隨著經濟復蘇,有望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和更高的投資收益。
港股的“狂飆”背后,確實有重磅利好支撐。
首先是基本面的利好,隨著香港商品出口改善、入境旅游業(yè)持續(xù)復蘇、策略性企業(yè)及人才流入,預計2024年香港經濟增長2.5%至3.5%;其次是2024年為內地與香港股市互聯(lián)互通10周年,吸引更多企業(yè)和資金來香港市場投資;第三是香港金管局密集投放流動性,如4月22日就向銀行投放了5億港元,4月2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通過貼現(xiàn)窗口向銀行投放5.25億港元流動性。
此外,內地與港股市場的互聯(lián)互通機制日益完善,也為內地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和便利。4月19日,證監(jiān)會發(fā)布5項對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寬ETF產品范圍、納入REITs、優(yōu)化基金互認和暢通上市融資渠道。
港股具有估值修復需求
對于上述5項對港合作措施,同威投資董事長李馳告訴記者,有助于為港股市場引入資金活水、提升流動性。孫恩祥認為,有望進一步提升內地資金對港股的投資便利性,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港股市場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吸引更多的內地資金進入港股市場,有助于內地投資者實現(xiàn)國際化配置的需求,也有助于推動港股和A股市場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2021年1月,有券商提出“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曾一度成為投資圈“名梗”。不過,站在當下港股市場來看,這口號或許有望成為現(xiàn)實。
李馳告訴記者,港股當前的“市場底”,是“估值底”“盈利底”和“風險偏好底”共同形成的,是歷史性大底部,被明顯低估的港股市場有望迎來一波較好的中線反彈行情。實際上,港股在夾縫中連續(xù)跌了很多年,當前估值超級便宜,有非常強烈的估值修復需求。跟全球市場比,港股整體PE(市盈率)9.8倍,整體PS(市銷率)0.65倍,在全球來看都非常便宜。
此外,美聯(lián)儲的減息預期逐步強化,有望帶來流動性改善,瑞銀集團將中國內地和香港股市上調至“增持”,助力國際資本看好港股。
把脈投資總經理許瓊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港股恒生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市盈率分別為8.6倍、7.7倍,在世界各大主要經濟體的估值中幾乎是墊底的名次。現(xiàn)在港股的初始上漲,應該只是筑底并要沖出底部區(qū)間的過程。其表示,目前最需要關注兩方面,首先是恒生國企指數異常低估,配合2024年央企將開展市值管理和合并重組,恒生國企里面的“A+H股”的投資機會應特別重視。其次是港股里面畢竟仍有外資交易,警惕美股在加息兩年后可能迎來的巨震給港股帶來拖累。
封面圖片來源:中新社記者陳永諾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