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8 16:20:02
每經評論員 謝欣
近日,一則關于公司回購的新聞在市場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據悉,合縱科技(SZ300477,股價:4.29元,市值:45.99億元)原定于2023年11月13日前實施一次不低于人民幣2000萬元且不超過人民幣4000萬元的回購方案。然而,截至回購期限屆滿,該公司卻“說愿意,做不到”,未能按時完成回購。深交所對此事發(fā)出了關注函,要求該公司說明不實施回購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表示公司未來是否擬進一步采取相關措施完成相關回購方案。同時要求合縱科技結合制定回購方案的目的、公司財務狀況及上述問題的回復補充說明公司在制定回購方案時的決策是否足夠審慎,回購價格、回購期限等相關安排的設置是否合理;公司及提議人是否存在利用回購方案炒作公司股價、誤導投資者的情形。這樣的失信行為,不禁讓人質疑上市公司的誠信和信用問題。
說到做到,是上市公司應該遵守的基本誠信準則?;刭徆煞菔巧鲜泄纠米杂匈Y金回購其股份,旨在提高市場信心和穩(wěn)定股價,也是一種增加投資者回報的方式。而不實施回購,則是對公司承諾和市場公信力的嚴重傷害。這種“忽悠式回購”,不僅損害了股東的合法權益,也給市場投資者造成了信任危機。
所謂忽悠式回購,就是公司在公告中承諾要回購股份,但實際上卻拖延或者放棄回購的行為。這種行為背后的動機和目的,很可能是為了炒作股價或者獲得套現機會。畢竟,一旦上市公司宣布回購股份,市場往往會認為公司股價有望走強,從而吸引更多投資者入場,推動股價上漲。而當公司卻未能兌現承諾時,投資者往往會感到失望和憤怒,股價也會受到打擊。這種“割韭菜”的行為,不僅違背了市場規(guī)律和價值理念,也破壞了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作為上市公司,應該為投資者創(chuàng)造價值,而不是損害投資者利益。
那么,為什么會有上市公司會出現忽悠式回購的現象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上市公司本身面臨著經營困難或者資金緊張的問題,無法按時履行回購承諾。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上市公司高層或者控股股東借機套現或者操縱股價。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是對市場誠信和公平的嚴重挑戰(zhàn)。作為監(jiān)管部門,應該加強對上市公司回購行為的監(jiān)管和制約,嚴格追究違規(guī)者的責任和懲處。作為投資者,也應該保持警惕和辨別力,不要輕易相信和盲從。
在這樣的背景下,深交所對合縱科技的關注函,無疑是對忽悠式回購行為的一種警示和約束。這也是對市場誠信和信用的一種維護和呵護。作為上市公司,應該認真對待回購承諾,切實履行回購義務,增強市場透明度和預期穩(wěn)定性。作為投資者,應該理智理性地看待回購信息,不要被短期利益沖昏頭腦。
面對忽悠式回購的問題,只有通過不斷的監(jiān)管和教育,才能夠讓市場回歸理性和規(guī)范。只有讓誠信成為市場的基本準則,才能夠讓投資者享受到投資的安全和收益。
說到做到,是上市公司應該遵守的基本誠信準則。不做不說說了要做,是上市公司的底線,也是市場的底線。希望合縱科技能夠及時解釋和改正,恢復市場的信心和信任。同時,也希望廣大投資者能夠積極參與和監(jiān)督,一起為市場建設一個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環(huán)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