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7 18:56:40
每經編輯 孫志成
2014年3月8日,載有239人(其中中國大陸153人,中國臺灣1人)的MH370航班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途中失聯,被稱為“航空史上最大的謎團”。近十年來,許多中國失聯乘客家屬仍沒有放棄推動搜尋工作,并通過法律途徑尋求正義。
11月17日,據新黃河客戶端,馬航MH370客機失聯乘客家屬文萬成向記者確認,在事件發(fā)生近10年后,包括他在內的多名中國失聯乘客家屬接到了法院正式開庭通知,家屬與馬航、波音等公司的航空運輸損害責任糾紛案件將于11月27日到12月6日之間,在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受訪者供圖
11月17日,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失聯乘客家屬姜輝確認,包括他在內的多名中國失聯乘客家屬接到了第一次正式開庭通知,家屬與馬航、波音等公司的航空運輸損害責任糾紛案件將于11月27日到12月6日之間,在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據東方網·縱相視頻,姜輝表示:“經過這么多年的走訪,這次終于有了進展,家屬還是挺開心的,希望有一個好的中間(判決)結果或者最終(判決)結果?!笔撜呒覍俅斫x告訴記者“想方設法找到他們,我希望這句話真的能早點實現?!?/span>
失聯乘客家屬提出三項訴求
據新黃河客戶端,此次大約有40名中國失聯乘客家屬的案件開庭,被告方主要為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馬來西亞國際航空有限公司、波音公司及安聯保險集團,此外,文萬成還將制造發(fā)動機的羅爾斯—羅伊斯控股有限公司一并列為被告。
根據文萬成提供的傳票信息看,他的開庭時間為12月4日。“每個家庭的訴求不同,要求的賠償數也不同,所以是分批開庭。”文萬成說,2017年曾經進行過一次庭前談話程序,但沒有什么結果,因此他認為開庭的意義并不大。對于是否前往北京,他也有些猶豫,“畢竟我和老伴都是70歲出頭的人了,你說現在沒有什么進展,我們也害怕到現場去再給我們帶來痛苦?!?/span>
“馬航在國內也沒有什么資產?!币虼宋娜f成覺得,即便是法院認定了賠償金額,執(zhí)行起來也有困難。
據南方都市報,姜輝表示:“我們的主要訴求,一是被告盡快恢復對失聯者家屬們的心理援助,恢復與家屬之間的聯絡機構;二是將蒙特利爾公約規(guī)定的,在事故發(fā)生后無條件支付的‘特別提款權’,優(yōu)先支付給家屬。我們希望這兩條通過法院的中間判決,就能讓家屬得到支持。另外,希望在最終判決中,要求肇事者和責任人賠禮道歉,成立搜索基金,找到失聯的MH370飛機和乘客。”
11月1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市才良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王才亮接受采訪時表示:“乘客的親屬們提起訴訟,是有法律與事實依據的。因為航空屬于高速運載工具的運輸,承運人如果未能把乘客平安地送到目的地,就應該予以賠償。剩下的就是賠多少的問題,這里有兩個細節(jié)要注意:第一是人身損害,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標準,是啟運地和航空器注冊地馬來西亞的賠償標準高,還是目的地中國的賠償標準高,需要論證,選擇高的標準以及法律適用。第二就是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應該講,家屬的精神傷害是巨大的,但同樣也有不同的國家、法系有不同的標準,需要代理律師認真分析把握,擇高而論?!?/span>
事件回顧
2014年3月8日,搭載239人、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馬航MH370航班失去聯系,其中中國大陸乘客153人。
2015年1月29日,馬來西亞民航局宣布,馬航MH370航班失事,并推定機上23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2016年2月,北京高級人民法院正式指定北京鐵路運輸法院集中受理涉馬航MH370失聯乘客家屬提起的民事索賠案。
2016年3月8日,北京鐵路運輸法院發(fā)布消息稱,已立案受理馬航MH370航班失事乘客民事索賠訴訟36件。
美國當地時間2017年12月19日,哥倫比亞地區(qū)法院召開聽證會,站在被告席上的MH370制造商波音公司駁回了中國家屬的全部訴訟請求。
2018年5月,搜尋工作宣布結束。同年7月,馬來西亞政府公布共計822頁的調查報告,表示仍無法確定航班失聯的真正原因。
2018年11月底,MH370事件原調查團隊正式解散,調查工作移交給馬來西亞航空器事故調查局。
2020年3月,馬來西亞方面透露,有望盡快落實對MH370遇難乘客家屬的賠償方案,且馬來西亞政府將對恢復搜尋工作的可能性進行研究。
2021年3月7日,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魏家祥表示,馬來西亞政府將繼續(xù)與中國和澳大利亞合作,努力尋求事情真相。一旦有新的有力證據出現,將重啟搜索行動。
2022年12月14日,據參考消息援引英媒報道,馬航MH370起落架艙門殘骸于馬達加斯加島被發(fā)現,經分析,起落架在撞擊時或處于伸展狀態(tài)。
編輯|孫志成?杜恒峰
校對|王月龍
封面圖自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黃河客戶端、南方都市報、東方網·縱相視頻、參考消息、中新網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