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15 23:25:09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文多
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一些企業(yè)在獲取數據方面層層設套,甚至專門針對老年人用戶的弱點,動起了歪腦筋。
70多歲的李女士通過智能手機看新聞、小說時,手機里總會自動蹦出一些“安全提示”:“你的手機垃圾比垃圾堆還多”“病毒”“內存嚴重不足”等等,這些安全提示著實把李女士嚇到了。李女士遂按照提示清理了手機,但她發(fā)現這些“安全提示”越清理越多。同時,李女士還發(fā)現,手機里開始頻繁出現一些誘人的廣告:“紅包領錢”、“金幣賺錢”“走路掙錢”。
李女士不明白的是,她天天都用清理軟件清垃圾,為什么手機還會越用越慢了?李女士的經歷并不是個案,像她一樣的很多老人在使用智能手機時,都遭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對此,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安中心的專家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檢測。在用一款小說閱讀軟件正常閱讀過程中,卻出現了“安全清理”的提示。工作人員點擊后,下載安裝了一款叫“內存優(yōu)化大師”的App,自動清理過程中又繼續(xù)蹦出“清理手機緩存”提醒,點擊后,手機又下載安裝了“超強清理大師”,不斷“提醒、下載、清理”,同樣路徑接連重復,手機上接著又安裝了“智能清理大師”和“手機管家Pro”。短短幾分鐘時間,幾款清理類軟件就在手機上安家落戶。
然而測試人員對“手機管家Pro”進行測試后發(fā)現,這款APP的清理功能非常的簡單、初級,甚至有些并沒有什么效果。表面上看起來APP是在清理手機垃圾,但背地里實則在不斷偷偷大量獲取手機里的信息:讀取用戶的GPS定位信息,而且短短8.75秒內讀取了用戶890次應用列表。
那么,這款APP短時間內如此密集收集手機信息的目的何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安中心的專家認為:“手機管家Pro”APP短時間內高頻讀取手機信息,除了故意讓手機卡頓,從而達到讓用戶不斷點擊下載的目的外,更大的危害在于,它們駐扎在老人的手機里,不斷在后臺發(fā)送用戶數據信息。借此對老人們進行用戶畫像,打上容易被誤導和誘導的群體標簽,于是各種低俗、劣質,甚至帶有欺騙的廣告內容,就會源源不斷推送到老人手機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查詢啟信寶數據,找到了一款“內存優(yōu)化大師”軟件的主體公司——快玩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其注冊資本為100萬元,公司成立于2018年。記者致電公司工商信息預留的電話,電話接通后,一名男士對于“安全清理”類軟件存在的獲取用戶信息的問題進行了解釋:“很多應用都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早年監(jiān)管并不嚴格,早期的開發(fā)人員想著盡量多獲取用戶信息,后期APP有了功能調整就能拿過來直接用。但從2019年年底至今,這塊的監(jiān)管開始整改?,F在是根據APP的功能來獲取用戶信息,只要企業(yè)沒有拿著用戶的隱私做商業(yè)用途問題不大。”
當談及如何整改時,上述男士表示:“相關企業(yè)要抓緊讓公司技術人員整改。在APP獲取用戶權限時,不要獲取非必要的權限……在APP的隱私協議里面列清楚告知用戶,并且獲得用戶同意。”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的人口已經占到了全體網民總數的11.2%,也就是說我國擁有老年網民1億多人。在互聯網向老年人群體不斷滲透的今天,互聯網企業(yè)該如何拿出最大的善意去幫助老人們跨越數字鴻溝,只有這樣的商機才真正能夠擁有市場價值和意義。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