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01 17:21:05
“狼”真的來了,國際資管巨頭貝萊德、路博邁于同日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申請?;蛟S在不遠的將來,國內投資者就可以直接買到他們管理的公募產品了。
每經記者 李蕾 王晗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今日(4月1日),外資機構對證券公司、基金和期貨公司持股比例限制剛剛放開,貝萊德、路博邁兩大外資巨頭就迫不及待地于同日向監(jiān)管提交了設立公募申請,目前證監(jiān)會官網顯示已經接受材料。
《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到,更多的外資機構如富達國際、瑞銀資管等海外資管巨頭,也在積極謀求公募基金牌照。
而這意味著,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國內投資者就可以直接買到貝萊德、路博邁等外資巨頭管理的公募產品了。反過來看,對于國內公募基金和證券行業(yè)來說,“狼”真的來了。
證監(jiān)會審批進度信息顯示,4月1日貝萊德、路博邁都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申請。證監(jiān)會已經接收材料,目前正處于“進度跟蹤”中。貝萊德用于提交申請的主體為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BlackRock Financial Management),路博邁則為Neuberger Berman Investmsent Advisers LLC。這也是兩家機構接連拿下私募、投顧業(yè)務牌照后的重要一步。
提到貝萊德、路博邁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貝萊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管理規(guī)模超6萬億美元。而在中國市場上,貝萊德一向態(tài)度比較積極,早在2004年就參股了中銀基金,彼時的持股比例為16.5%。到了2018年末,市場上一度有消息稱,貝萊德正在洽談出售所持中銀基金的股份,但后來也沒了下文。2019年4月,華夏基金原總經理湯曉東出任貝萊德中國區(qū)主管,曾被業(yè)內認為是貝萊德沖擊公募牌照的重大舉措。根據彼時的介紹,湯曉東將負責管理發(fā)展和執(zhí)行貝萊德在中國的長期業(yè)務戰(zhàn)略,直接向貝萊德亞太區(qū)董事長及負責人鮑哲鈺匯報,并將加入貝萊德亞太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
貝萊德亞太區(qū)主席鮑哲鈺(Geraldine Buckingham)在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回復中稱:“我們很高興在中國國內的業(yè)務發(fā)展又邁進了堅實的一步。我們可以預見中國資本市場的資產規(guī)模將迅速增長。從長遠來看,我們堅信中國是貝萊德最具發(fā)展?jié)摿Φ氖袌鲋?。我們將繼續(xù)致力于發(fā)展在中國的業(yè)務以及本土投資能力,幫助客戶應對當前復雜的投資環(huán)境,實現財務目標。”
再來看看路博邁。其創(chuàng)始人為大名鼎鼎的羅伊·紐伯格(Roy R.Neuberger),人稱“美國共同基金之父”。截至2019年末,公司管理的資產規(guī)模約3560億美元。而通過路博邁近年來的一系列布局,我們也可以看到該公司對于中國市場的巨大興趣。2017年2月,海富通基金總經理劉頌因個人原因離職,不久之后便以全球合伙人兼中國區(qū)負責人的身份加盟路博邁。劉頌也在過去的采訪中表示,路博邁的私募基金已經完全用公募基金的標準來運行,基金經理也全部是公募基金出身,未來一旦監(jiān)管細則出臺,WFOE就可以很快的向公募基金過渡。
路博邁方面在給每經記者的回復中表示,該公司已于4月1日正式向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提交公募業(yè)務申請。路博邁始終看好中國經濟發(fā)展前景和業(yè)務機遇,并不斷在中國加大投入。如果獲得公募業(yè)務牌照,公司將能夠更全面的發(fā)揮集團全球優(yōu)勢,為中國投資人帶來成熟專業(yè)、多樣化的投資策略和管理模式,同時,積極引入海外資金,投資中國市場,大力支持上海金融中心建設進程。
縱觀其發(fā)展歷史,國外的資管巨頭們早就已經在中國市場做了諸多布局,例如成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發(fā)行相關私募產品等,國內的投資者也能買得到。
每經記者查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xié)會(以下簡稱中基協(xié))得知,貝萊德目前一共備案了兩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分別是成立于2015年的貝萊德海外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及成立于2017年的貝萊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前者目前備案了兩只產品,后者為3只。以成立于2018年的“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為例,此前有公開資料介紹,該產品采取量化選股,從基本面、政策和市場情緒等方面挖掘A股機會,機器學習在選股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3月8日,該產品成立以來的凈值漲幅為1.31%。
除了境內私募基金,貝萊德還在香港提供面向QDII(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公募基金。貝萊德方面曾公開表示,開展在岸業(yè)務、成為中國領先的全球巨頭是其戰(zhàn)略目標。
而路博邁目前也有兩家備案的私募基金公司,分別是成立于2016年的路博邁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管理著6只備案基金;和成立于2018年的路博邁海外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有一只備案的海外股權投資基金。
但不管怎樣,購買私募產品必須達到合格投資人的門檻。而如果貝萊德和路博邁能夠順利拿下公募牌照,那對于國內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意味著也可以直接買到外資巨頭管理的公募基金產品了,自然有了更多選擇。
事實上,國內此前也有不少合資的基金公司,但都是外資參股而非控股。例如上投摩根基金,目前大股東是持股51%的上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英國)有限公司占比為49%。此前也一度有消息傳出,指摩根大通正在尋求獲得上投摩根100%所有權。再比如,另一家國投瑞銀基金背后則是持股51%的國投泰康信托、持股41%的瑞士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來自中基協(xié)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20日,已經有26家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產品78只,資產管理規(guī)模達到78.80億元。有業(yè)內人士對每經記者表示,隨著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未來無疑將有一系列外資獨資的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等開放項目出現。而這對于國內的機構來說無異于“狼來了”。
“外資機構,尤其是巨頭在金融科技、投研方面都有一定優(yōu)勢,例如在全球范圍內的大類資產配置策略等。未來的方向一定是越來越開放的,我們自身也在往這個方向發(fā)展,肯定有壓力也會有動力。”該人士坦言。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