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08 22:04:35
日前,港交所宣布放行同股不同權,在發(fā)布的《咨詢總結》中,港交所給出了兩個重點目標,一是尚未盈利或錄得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二是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chuàng)新產業(yè)公司。這兩類公司,在作出額外披露和制定保障措施后,日后可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每經編輯 萬麗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萬麗梅
2017年末,港交所宣布放行同股不同權,這被認為是近二十年來香港資本市場最重大的改革。按照既定的時間表,2018年第一季度,港交所將針對同股不同權等政策的細則,進行第二輪市場咨詢,此輪結束之后,相關政策將更加清晰。
港交所在發(fā)布的《咨詢總結》中給出了兩個重點目標,一是尚未盈利或錄得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二是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chuàng)新產業(yè)公司。這兩類公司,在作出額外披露和制定保障措施后,日后可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同股不同權,又稱雙層股權結構,表現為公司股份分為A、B兩類,其中A類股為一股一票表決權的普通股,由公眾投資者持有;B類股為超級表決權股,由公司創(chuàng)始人或原始股東等內部人持有。
區(qū)別于A類股東,B類股東享有特殊權力,如涉及公司控制權變更事項的超級投票表決權、將B類股轉換為A類股的轉換權,以及B類股東僅能將股份轉讓給其配偶等特定人。目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資本市場對此項制度創(chuàng)新各持己見。
雙重股權架構在港股市場也曾風靡一時。“同股不同權”在港股市場一直是個頗有爭議的話題。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從英資的會德豐開始,港股市場上大批企業(yè)發(fā)行B股,B股面值相較于原來的股票(即A股)要便宜得多,一般是幾分之一,但是與A股擁有同樣的投票權。
企業(yè)通過發(fā)行B股來鞏固大股東的控制權。這一趨勢到1987年怡和計劃發(fā)行B股走向高潮,引發(fā)了企業(yè)在治理方面的困境,以及企業(yè)控制權的爭奪。
當時大批中小企業(yè)也開始發(fā)行B股,包括長實以及和黃等。這樣的趨勢導致市場投資者擔心上市公司是否會通過發(fā)行B股撤走資金,港股市場出現大跌。
港交所以及香港證監(jiān)會因此發(fā)表聲明,不再批準新的B股上市,AB股制度(即同股不同權)制度正式廢除。從此“同股同權”成為香港金融界的核心價值觀。到目前為止,當時在香港市場發(fā)行B股的公司,只剩下太古一家。在港股市場上叫做太古股份公司A(00019,HK)和太古股份公司B(00087,HK)。
美國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IPO,但上市后有所限制。正是因為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才吸引了大批高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新浪、微博、網易、百度、搜狐等互聯網巨頭。
數據顯示,目前有116家中國內地公司在美國作第一上市,33家采用了不同投票權架構,市值高達5610億美元,占所有美國上市內地公司市值的84%。其中18家(55%)市值占比達84%,均為科技公司。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對“同股不同權”的監(jiān)管方面也是經歷了各種曲折?,F在美國不允許利用事后股權重組的方式設立“同股不同權”。也就是說,公司在上市之前可以是“同股不同權”,但是上市之后不能再發(fā)行B股。
“同股不同權”在美國市場上仍有爭議。自2004年谷歌在美國上市后,美國高科技企業(yè)上市時使用“同股不同權”的企業(yè)大幅增多。2017年3月,Snap在上市時,向外部投資者發(fā)行的股權完全沒有投票權。
Snap上市遭到SEC一名委員的質疑,他表示SEC應該“關注某些可能對投資者有害的創(chuàng)新”。外界擔心股東可能無法充分了解該公司的信息,也無法對高管薪酬和戰(zhàn)略施加影響。
新加坡交易所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將新交所作為第二上市地。當港交所正為引入“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而建議設立創(chuàng)新板之時,2017年7月29日,新交所已經完成了為“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進行的市場咨詢。
若實行雙重股權架構的公司,滿足富時、MSCI等指數公司定義的在“已發(fā)展國家”作第一上市地,則可以在新加坡第二上市。
新交所總裁對此表示,選擇新加坡作為第二上市地,新交所除要求公司同時在當地交易所和新交所作持續(xù)披露,并不會加設額外的上市要求。這些公司必須一直維持在當地交易所的上市地位,當地交易所是公司的前線監(jiān)管者。
所有公司欲申請在新加坡上市,都需要經過上市審批及符合其他合規(guī)性要求。“同股不同權”公司的第二上市申請,將交由獨立于新加坡交易所以外的“上市顧問委員會”。
此項制度變革,將促使來自22個“已發(fā)展國家”的上市公司,可選擇新加坡作為第二上市,為新加坡投資者帶來更多選擇。雖暫時只限于第二上市,但是亞洲公司治理協會表示,此舉為日后準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以新股形式上市鋪平道路。
英國方面,倫敦也正研究推出“國際板”,讓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大型國際公司上市。
相較于一級市場熱衷于制度創(chuàng)新,二級市場對同股不同權公司持理性態(tài)度。2017年8月1日,國際指數公司標普道瓊斯指數宣布,標普1500指數將不再接受加入雙重股權的新股份。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指出,考慮到標普1500指數反映的是美股及美國經濟行情,指數成分股需要符合嚴謹的要求,如股本于公開市場流通量須保持最少50%,股份亦須達到美國會計標準的盈利,加上參考早前咨詢市場的意見,因此決定更改指數的計算方法,不可加入新的雙重股權架構股份。
以Snap為例,Snap于2017年3月在紐約上市,成為美國股市有史以來規(guī)模第三大的科技公司,但當時提出發(fā)行無投票權股份降低了部分投資者的熱情。2017年7月31日,Snap股票上市以來首次可以沽貨的交易日,股價即時蒸發(fā)1%,最低跌過5%,創(chuàng)上市以來新低。市場相信,這一事件觸碰標普指數關注上市公司管治及股權架構的問題,因而修改指數剔除該類公司。
英國倫敦交易所的細價股板(FTSE Russel)亦于2017年7月宣布,共30家公司將不被納入旗下指數,除非他們提升公眾投資者的投票權。
此外,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在回應新交所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時表示,實行同股不同權會傷害機構投資者的“負責任投資原則”,相信降低門檻并不是理想的策略。
(作者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博士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