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7-26 14:36:30
在投資這件事上要具備的要素都是相通的,比如戰(zhàn)略眼光,比如布局謀略,而王健林就“折”在了這上面。
每經編輯 魏瓊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近期西方傳來的負面消息太多,比如英國脫歐、德國和法國遭到恐怖襲擊,超人李嘉誠在英國遭遇“滑鐵盧”…這不,首富也傳出“囧聞”,王健林在西班牙的投資難逃虧損命運。
說到首富這事,有些人就不禁吐槽:說實在的,在海外投資方面,王健林真的不如任正非。
等等,前者是地產巨頭,后者是科技翹楚,在投資不動產這件事上,怎么能說前不如后呢?
邦爺想說的是,雖然投資的領域不一樣,但在投資這件事上要具備的要素都是相通的,比如戰(zhàn)略眼光,比如布局謀略,而王健林就“折”在了戰(zhàn)略上。
首富敗走西班牙
根據萬達酒店發(fā)布的公告顯示,萬達將以2.72億歐元的代價出售西班牙大廈所在項目公司的全部股權,收購方為BarakaGlobal Invest。
西班牙大廈終于還是出讓了,可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王健林買入時的價格為2.65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為22億元,目前的出售價格2.72億歐元約為20億元。這項投資不僅費時費力,最后還虧了2億元。這樣的投資,很難說不是一個敗筆啊。
關于失敗的原因,除了歐洲動蕩、歐元大幅貶值等客觀因素,王健林就說了:“與政治有關”。
其實當時政府同意了王健林對大廈進行改造,而后來新上臺的政府卻投出了反對票。這一番糾葛讓萬達十分被動。
“惹不起躲得起,干脆賣掉走人算了。”不知道首富是不是這樣想的。
如果王健林去的是韓國、澳大利亞這種和中國有親密合作的國家投資,估計會順風順水得多。但這其實側面也反應出首富在這起投資上的一個問題——偏離了國家戰(zhàn)略。
緊跟國家戰(zhàn)略投資海外
相較之下,華為幾乎每一次投資都是緊跟國家戰(zhàn)略的。
比如他這一次瞄準了馬來西亞,這一在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占據第一大出??诘匚坏膰?。
據了解,目前華為已參與了碧桂園的森林城市項目,與CELCOM、埃森哲一起合力將森林城市打造成世界先進的“智慧安全島”。
碧桂園投資的森林城市項目,作為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橋頭堡,為加強中國與馬來西亞兩國的經濟聯(lián)系起了重要的作用。
當然,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項目所處的依斯干達經濟特區(qū),是亞洲少有的,擁有三國政府政策支持的特區(qū),該區(qū)域中的中國項目則享受了三國政府的政策紅利。
而且依斯干達經濟特區(qū)是馬六甲海峽和南中國海的三座重要港口之上,處于全球貿易網絡的支點上,距離新加坡一橋之隔,是未來新加坡產業(yè)轉移的重要陣地。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今年初就公開表示,新加坡不僅會參與依斯干達的發(fā)展,也會共同創(chuàng)造“溢出效應”,為一些無法在新加坡發(fā)展的企業(yè)提供多一個選擇。
新加坡之外,馬來西亞政府也很重視依斯干達經濟特區(qū)的發(fā)展。
據了解,馬來西亞政府給予符合條件的企業(yè)提供了很多優(yōu)惠,比如:
免繳5-10年企業(yè)所得稅,或5年內減免70%的法定收入所得稅;
投資稅賦以及再投資稅賦減免,進口稅、銷售稅和國產稅減免;
在依斯干達經濟特區(qū)投資創(chuàng)意行業(yè)、教育、物流、財務咨詢和顧問、旅游以及醫(yī)療保健等六大服務領域的公司,將不受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的約束。
而且馬來西亞的“第二家園計劃”還會解決外來投資者的“戶口”問題。
可見,這次華為出手合作的項目,是具備多方政策利好的。
華為的啟示
除了與森林城市項目合作項目,華為在東南亞已深耕數(shù)年,在2010年就已經成立了馬來西亞分公司。
2013年,華為與馬來西亞國庫控股簽署一項合作協(xié)議,華為將在馬來西亞南部建立一個占地約9千平方米的數(shù)據托管和物流中心。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及印度尼西亞,華為都參與了各國家寬帶網絡的建設。2015年,東南亞市場智能手機占有率排名第五。
跟著國家戰(zhàn)略走,這正是華為的聰明之處,在中國影響力所及的區(qū)域投資,中國財富才能得到最大的保護。更何況這次牽手的森林城市還能享受三國政府政策紅利,這是與萬達在西班牙大廈項目是完全不一樣的待遇和命運。
已經有很多企業(yè)意識到這一點,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其中包括保利等大型國企,碧桂園也進一步深入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布局,合作興建印尼-深圳工業(yè)園區(qū)。
企業(yè)的投資思路如此,個人投資者也是一樣,海外資產配置,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資產的安全性,沿著中國戰(zhàn)略的步伐投資資產才能為個人資產鎖上保險,難道還會有比中國政府更大的靠山么?
*文中觀點為作者評論,和邦地產立場無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