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31 00:45:23
摩根大通曾預測,2015年中國將出現“雙速經濟”現象,即傳統(tǒng)制造業(yè)與服務業(yè)出現分化,現實是兩者的增速差距達到史上最大。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判斷,“雙速經濟”在2016年還會持續(xù)。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辛夷
每經記者 王辛夷
摩根大通曾預測,2015年中國將出現“雙速經濟”現象,即傳統(tǒng)制造業(yè)與服務業(yè)出現分化,現實是兩者的增速差距達到史上最大。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判斷,“雙速經濟”在2016年還會持續(xù)。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2016年經濟重點,穩(wěn)增長仍是首要任務。
如何處理去產能與穩(wěn)增長?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朱海斌進行了專訪。
服務業(yè)和房地產是主要變數
NBD:您認為中國經濟在2015年邁過了哪些坎?
朱海斌:2015年的中國經濟并非一帆風順,經濟增速延續(xù)了近年來的下滑趨勢,預計GDP增速將從2014年的7.3%進一步下降至2015年的6.9%。
首先是制造業(yè)與服務業(yè)出現了顯著分化,這一方面說明積極的經濟結構調整正在發(fā)生;另一方面也說明對于投資過度和產能過剩的調整還將經歷痛苦過程。其次是金融市場的波動非常明顯。
在外匯市場方面,2015年8月份的人民幣貶值幅度比較出人意料,央行也改革了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以縮小其與境內即期匯率的差距,這進一步導致了對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提高,加劇資本外流。
NBD:您怎么看2016年的中國經濟形勢?
朱海斌:2016年的話,預計結構性下滑還會繼續(xù),我們的預測是經濟增速會進一步下降至6.6%。之前我們預測2015年的經濟發(fā)展將會是“雙速經濟”,這個現象在2015年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跟往年相比,傳統(tǒng)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之間的增長差距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
這種現象還會在2016年持續(xù)下去,因為去產能是目前的首要問題,所以相對應的投資增速還會進一步下滑,制造業(yè)的調整仍然會持續(xù)。
NBD:目前,市場對經濟的預測也有比較大的差異,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朱海斌:2016年有兩個大的不確定因素,如果說市場對2016年的經濟增速有分歧的話,我認為主要集中在服務業(yè)和房地產兩個大領域:
2016年,服務業(yè)是不是還能維持像2015年這么穩(wěn)健的增長,這中間有一個因素需要考慮到,那就是金融服務業(yè)隨著股市的進一步調整,增速很難維持在今年這么高的水平。在制造業(yè)進一步放緩的情況下,會不會出現更多的企業(yè)倒閉現象,進而引起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并進一步影響到服務業(yè)的增速。我們的判斷是,服務業(yè)整體增速會從2015年的8.5%以上調整到7.5%~8%這個區(qū)間,但不會出現大幅下滑。
去產能和去杠桿會分開進行
NBD:您對2016年的房地產走勢怎么看?
朱海斌:關于房地產市場的預判,目前也存在比較大的分歧。2015年二季度以后出現了一些好的現象,包括銷售面積、房價都出現了反彈回升。從以往經驗來看,銷售數據回升以后,一兩個季度之后新開工面積或者房地產投資就會上升。但是,到目前還沒有看到這個現象,2016年會不會回升,爭議比較大。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還是比較謹慎的,房地產投資應該還會持續(xù)往下走,2016年甚至可能會出現負增長。
房地產市場存在分化,目前整體來看市場還處于供應過剩的情況,一、二線城市和中小城市分化很明顯,回暖的主要是一、二線城市。另外,住宅和商業(yè)地產也出現了分化,商業(yè)地產面臨的問題可能比住宅嚴重得多。在住宅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可能會有更多的政策,但在商業(yè)地產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動作,所以明年商業(yè)地產的調整可能超過住宅。
NBD:您剛才提到去產能在2016年還會是非常重要的,但金融風險的提高也必須要防范,您認為政策會怎樣平衡這兩個問題?
朱海斌:未來幾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怎么樣防范在去產能和去杠桿過程中所出現的對經濟的下拉,防范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經濟硬著陸或者是金融風險的問題。這可能是在未來兩三年我們進一步進行經濟結構改革中首當其沖的一個難題。2016年,我們預計政府會盡量把去產能和去杠桿這兩個事情分開來做,短期可能會更加關注去產能。從改革內容來看,明年國企改革會是重點。
NBD:您認為2016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會出現哪些變化?
朱海斌:從基調上來看,應該還會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但是從操作來看,2015年財政政策偏緊縮,而貨幣政策偏寬松。2016年的話,財政政策應該會比2015年積極一些,而貨幣政策應該還會延續(xù)寬松的態(tài)勢,但是降息的節(jié)奏可能會放緩。
在財政政策方面,首先,2015年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強調“43號文件”,也就是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緊縮;其次,中央財政赤字提高得非常少;最后,2015年特別強調PPP,但PPP進展緩慢。因此財政政策在前兩三個季度是緊縮性的。
2016年財政政策更應該采取多管齊下的方法,預計中央財政赤字率要到3%左右。如果中央財政赤字率提到4%~5%,短期可能有困難,但可以通過一些準財政措施,比如政策性銀行的合作和支持,來增加整體財政支持的力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